首页>辅导员之窗>文章内容
辅导员之窗 返回

全员育人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研究

-缩小  放大+  2014-12-16

  

全员育人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研究

来源:中国大学生在线 作者:谢怀平

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实施高校“质量工程”的文件中指出,高校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 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的德育教育也应该摆在高校“质量工程”的首位,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教育应该重视的基础 教育之一。高校德育工作复杂而艰巨,因此“全员育人”势在必行。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 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将辅导员德育工作置身于“全员育人”的视野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辅导员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1.全员育人与高校德育

所谓全员育人,指的就是在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中既要充分发挥学工部门的职能作用和专职思政工作者的核心骨干作用,又要充分调动任课教师和后勤人员的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全方位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全程负责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德育网络体系和格局,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将全员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和细处。也就是说,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在于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结合、协调一致。

高校应该坚持全员育人的大德育理念,充分明确各自的育人工作职责。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必须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当中,教与学是一个价值转换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教学过程就具有道德性质。教师以其思辨的、感情的、道德的、风范的人格力量激励学生, 影响他们的志趣, 启发他们的思路, 锤 炼他们的能力。在“公平、正义、平等、尊重”等道德规范以及是非曲直的判别、如何为人做事等价值观等方面显性或者隐性地传递着价值,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 在学生思政队伍中,辅导员是德育工作最主要的实施主体,班导师是重要的补充力量,共同在行为养成、道德习惯等问题上加强管理,实现管理育人。以后勤职工为 主体的教师,共同为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着服务育人工作。管理与服务相互渗透,并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让学生更多地从严格 管理和热情服务中感受到以人为本的理念。

要想做好高校德 育工作,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作用是关键。从职业定位来说,辅导员既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从影响力来说,辅导员较之其他德育主体更大, 有其特定的工作优势: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早、相处最长、了解最深、管理也最广泛。因此,要做好我们共同关注的德育工作,务必会涉及到辅导员的教育与管理, 还会涉及到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后勤职工等各方面的协调,涉及到相关工作机制的完善问题。

2. 高校辅导员的教育与管理:

目前,大学生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就业等是辅导员的核心工作,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德育作用,还要在辅导员自身的教育和管理方面下功夫,保证德育工作的全面有效。

一方面,在辅导员的育人工作中首先就要尊重学生,与学生交心,在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无障碍的沟通。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育人、以情感人,创造性地搭建交流平台,如QQ群,博客、微博、微信、E-mail党 员联系班级制、班长例会等,真正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真正实现通过沟通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师生友谊,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人文情怀、品质意 志等的培养。其次,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关心和服务”,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水平和效率。辅导员在学业、就业、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重点问题上要有强烈 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关心好、服务好、引领好学生的成长成才。再次,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通过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将学校优秀典型,代表正能量的人物事件进行广泛宣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成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 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比如通过暑期社会实践、雷锋爱心实践等活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最后,积极占领网络育人新阵地。在信息时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利用得当,网络便是一种积极的资源,反之如果管理不好,虚假、消极的信息就会成为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一大毒瘤。因此,要牢牢占据网络育人的主动权,积极发 挥正能量,抵制负能量,同时,辅导员要积极利用好网络新媒体,使之成为做好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把利器。

另一方面,辅导员自身要加强教育和管理,提升德育能力。第一,“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辅导员必须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不断提高德育理论素养。虽然辅导员工 作极其琐碎和繁杂,但是仍要抽出时间学习新的思政教育理念,夯实自身知识结构基础,不断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在生活和工作中一点一滴地践行自己 的理论,积极主动在个人道德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第二,要恒于研究,不断探索科学的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方法千千万万, 但并不是说就能生搬硬套就可行的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辅导员要经常性的进行思考与研究,如何通过移情、共 情等方式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种困难和诉求并以科学的方法和高超的艺术有效地帮 助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第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德育能力培训力度。高校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辅导员发展的环境,以专家型、职业化为目标,打造一整套 能够解决辅导员现实困难、增加福利待遇、职务职称发展的规划体系来加强队伍建设保障。此外,学校应根据辅导员自身素质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指 导和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政教育水平、业务素质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只有不断加强辅导员自身教育和管理,使学生“学有榜样、 德有示范、行有引导”,学生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3、辅导员与班导师及任课教师的协调

著名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曾经说过,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校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各组成部分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协作关系,才能使高校的教育工作能顺 利开展。高校德育工作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也应该是一个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一般是这样的:在教育和管理层面,学校设立党委 领导下的学生工作处部(处),指导各二级学院开展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学工部设立有具体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德育科,各二级学院成立学生工作办公 室,由专门负责思政工作党委副书记领导,下设辅导员和班导师具体落实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在教学层面,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也是德育工作体系中不可分 割的部分。在后勤服务层面,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各服务部门职工同样也是德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在全员育人的大德育工作体系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就离不开各方面的协调。从大的方面来说需要学校学工部门及其他相关培养部门的协调,需要学校与学院层面 的协调,需要辅导员、班导师、任课教师及其他管理和服务部门的协调。那么这实际上就要求制度上要规范、德育政策口径要一致,分工要明确,职责要清楚,联系要紧密。在这个基础上各部门各人员间的协调才有保证。

辅导员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与班导师、思政教师(任课教师)、等与学生直接接触的群体间关系的协调是处理好整个德育工作体系中协调关系的关键。班导师 是班主任和导师的结合体,也就是说班导师在教育管理中具有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双重责任,目前高校班导师主要由任课教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以其良好的师德师风 和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去引导学生做人,指导学生做事,主要侧重学生的学业导航和成才指导。思政教师和任课教师分别是教授公共课程-思 政理论和专业课程的教师,他们也是学生德育知识传递的重要力量。其他诸如教务部门、党政部门、后勤机关(包括物业部、食堂、医院等)也都在管理和服务过程 中与学生们密切联系。在此分工上要协调好辅导员与各部门间的关系就需要我们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我们要明确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在政治、道德、心 理、学业、生活方面共同关爱、关心、关注学生,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另一方面,辅导员要与班导师、任课教师及其他部门老师经常性地进行沟通,相 互交流教育理念,共同把握好教育尺度,统一规范和要求,避免因尺度不一、要求不同等产生正负效应相抵而削弱德育作用这样的问题发生。

4、思考与建议

当 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分化、价值日益多元化的开放时代,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形势起伏波动、社会道德逐渐滑坡、网络与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种形势下,我 国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主要承担者的辅导员更要认清当前社会形势,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和素养,

还要协调好与班导师、任课教师及后勤职工等德育主体间的关系,注重整合这些教育、管理、服务力量和资源,共同形成一个联系紧密、高度协作的有机整体,一个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

在全员投入、全程跟踪、全方位教育和服务下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辨别是非和 解决问题,能够将学到的道德理论内化为根植与心底的道德认知,实现“主我”与“客我”的统一,真正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阅读次数: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