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辅导员之窗>文章内容
辅导员之窗 返回

论辅导员工作的三个境界

-缩小  放大+  2015-11-18

转载自第一辅导员。

#辅导员爱思考42#

 2015-11-16 朱广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前读这几句话没多大感想,今天写出来忽然有非常不一样的感悟,改天另文再谈。)


不时有辅导员朋友们在后台咨询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这两天看一些立项资料,把《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又认真看了一遍,从《标准》里“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句话,结合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界一说,简单谈谈我认为的辅导员工作的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知心朋友。


我在之前《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系列文章里提出这样的观点,做好学生的知心朋友是成为学生人生导师的前提条件,因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信你,信你才能听你,听你才能从你。如何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途径当然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我想就是参与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朋友不当如此吗?不然何谈朋友呢?今天上午我们还在中心座谈讨论,有些辅导员一年到头没有下过几次学生宿舍,你如何能成为学生朋友?更勿谈知心了。打入他们的学习生活阵地,跟他们谈天说地,胡说海侃,就像他(她)是你的相亲对象一样,尽可能熟悉他(她)的一切状况,让他们甘愿跟你掏心掏肺,此谓以情动人。


第二个境界:人生导师。


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来说,知心朋友应该只是我们的手段,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如何方能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个人认为,就是以理服人。然此“理”从何而来?这是大多数辅导员的命门,胸中无“理”,口中亦无,则人生导师无从谈起。此“理”为何理?《标准》里的“职业知识”。大家去看一下,还是比较吓人的,你就会明白那句话:辅导员是什么人都能干的,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好的。今天大多数辅导员实践经验没有问题,但是理论功底和理论素养确实欠缺。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厚、理论素养高的人在哪呢?在各类辅导员培训课堂上,但这些理论大咖们都不从事一线辅导员实践工作。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何破?这不仅是辅导员,也是我们的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三个境界: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许多辅导员对第二个境界都望“洋”兴叹了,这第三个境界估计就得流黑线了。纵观当今全国辅导员界,能做到“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这个境界的,估计就老师一人了吧。从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的位置辞职下来回到高校,以一个博士生导师的身份从事辅导员工作,他的话是这样说的:“我现在的心情就像一个足球教练,怎么也按捺不住,就想亲自把球踢进球门里。”我还是那句话,但凡今天做辅导员的,都应该听听老师的报告,也许你这辈子都做不到这个境界,算至少应该见识见识大师风采。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以为,做到这种境界,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


最后再说明一点的是,对于有些辅导员来说,别说第三个境界了,就是第一个境界都“不入法眼”的,对于他们来说,辅导员工作不过就是个混日子的职业罢了,如此这般,就不难怪别人瞧不起辅导员了。如同整天刷手机的父母带不出爱读书的孩子一样,我从来没听说过整天瞎混不学无术的辅导员能带出优秀的学生。


共勉。


原创不易,码字辛苦,如果觉得有价值,顺手点赞并转发,就是最大支持和鼓励。


阅读次数: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