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的奇迹 <p> <p>“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说培养一片树成才需要十年,培养一批人成才则需要百年,极言培养人的不易。<p>然而,7610云顶却用十年的时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颠覆了这条成规。<p>请看下面几则故事:<p>小肖,河北保定市人,今年参加高考,高考分数542。河北省本科二批录取分数线为524分,以她的分数,虽上不了很好的二本学校,但还是可以在数十所二本院校里挑一所的。她家在农村,考虑到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她打算将来毕业后继续考研。正好村里有位同乡四年前高考,没有考上二本,上了汇华学院,当年她的几位同学都考上了一本二本,没想到,去年底考研,当年考了一本二本的同学都没有考上,而这位同学却以高分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报志愿时小肖特意给这位同乡打了电话,并亲自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汇华学院去考察了一趟。她了解到,汇华学院总体考研率超过22%,部分专业考研率高达40%多。回来后,她干脆没有报二本学校,只报了一个三本志愿就是汇华学院。<p>同样出生在农村的山东姑娘小殷,今年高考以一分之差不够本二分数线,她本打算上一所好一点的大学,毕业之后考公务员,但高考分数却令她非常失望。正当她打算在本省选一所好的三本学校,毕业后再作打算的时候,却听说一个远房亲戚考上了公务员,他本科也是上的三本,这所学校就是7610云顶。她亲自拜访了那位远房表哥,表哥告诉她,汇华学院专门针对公务员考试开设了申论等选修课,还从北京等地请了许多专家举办讲座。这位山东姑娘毫不犹豫的报考了7610云顶。<p>那还是在2006年,石家庄市第17中学要招聘6名语文教师。前来报名的有很多人,大都是省内外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料,经过试讲、笔试、面试等层层选拔,选中的六个人中,有五个是汇华学院的。石家庄市的小董正是因为听说了这个故事才报考了汇华学院的。小董今年考了538分,超了本二线14分,从小就向往当老师的她放弃了上本二院校的机会,选择了汇华学院。<p>潘新文在任河北邢台市威县一中校长时说:“我选老师优先考虑汇华学院的学生”。他说有一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去年,学校一个特别调皮,成绩一塌糊涂的孩子叫杨扬,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很快就跃升到年级前列。学校决定以这个学生为案例,深入研究后进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转变。随着深入了解,他发现,有一件事成为杨扬转变的关键。学校接纳了一批高师院校的顶岗实习学生,有一次,淘气的杨扬把上衣的扣子扯掉了,一位新来的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把衣服脱下来,一针一线地给她把扯下来的扣子缝上,当时让他特别幸福,后来这种幸福感就牢牢地留在他心中。老师们还经常和他谈心,还一起打球,再学习不好时,再做坏事时就觉得不幸福,就难过,这样不知不觉就变了。经过调查了解到这个新来的老师就是汇华学院的顶岗实习生。那一期顶岗实习结束,潘校长亲自为每一位汇华学院的学生写了就业推荐信,并给汇华学院送来牌匾,上书“纳天下俊彦以蕴也,汇华夏英才而育之”。<p>邯郸市馆陶县一中校长宋继焕也说:“我选教师优先考虑汇华学院的毕业生”。他说有三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一件是去年学校来了一批顶岗实习学生,共来自北京和省内的3所大学,学校为他们按排接风晚餐,上来一盘鳕鱼,这在这个小县城算是高档菜,但还没等他动筷子,一盘鳕鱼已一扫而光。他仔细观察,同他一样没有动筷子的,还有汇华学院的几位实习生;另一件是去年学校一地理老师请假,学校只好从汇华学院顶岗实习生中选了一位地理专业的学生田立慧临时顶上。田立慧每天不但把自己上的课录下来,还把别的教师的课录下来,每天都看到深夜,把自己的课与其他老师的比较,然后改进。期中考试,她教的地理在年级排名就很靠前,期末排名就跃升到第一;第三件是汇华的学生上课,每个教案至少要修改三遍。<p>据统计,十年来,汇华学院共培养毕业生1.3万人,近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0 %以上。<p>考研、考公务员、就业,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是三件难事,但这三难对汇华学院的学生来说,似乎并不那么难!<p>汇华学院,一所才诞生十年的学校,这,是一个奇迹!<p><p>一项特殊的历史使命<p><p>上世纪末,我国提出高等教育要实现“大众化”的目标,人民群众要求上大学的强烈愿望与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十分尖锐,1999年6月,朱镕基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教育发展主要靠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一方面要通过加快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潜力,增强学校的活力与效率,充分发挥公办高校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都可以大胆试验。<p>汇华学院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于2001年依托河北师范大学诞生的。时任河北师大校长的王立辰在确定汇华学院的办学定位时是这样表述的:“通过举办‘二级学院’不仅获得一定的办学效益,扩大河北师大的办学规模,弥补自身在扩大规模上资金、办学条件的不足,重要的是在举办这种新体制的学院过程中探索高校改革的道路”。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这段话时,仍能体会这位校长当时特别关注的是通过举办二级学院“探索高校改革的道路”。时至今日,早已退休的王立辰在回忆这一段话时仍十分感慨,他说,当时许多人把举办二级学院定位在:“可以收取高价学费(每生每年10000元,公办师范院校每生每年只能收3500元),缓解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压力”,一般官方定位为:“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让子女上大学、上好大学的需要,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能把举办二级学院最根本的出发点定位在:“探索高校改革的道路”上,是汇华学院所担负的一项特殊的使命。<p>可以说,这一定位,为汇华学院以后的办学和发展定下了基调和方向!<p>也可以说,正是这一特殊的历史使命,铸就了汇华学院“十年树人”的辉煌!<p><p>一对特殊的“母子”关系<p><p>郑世钧是汇华学院第一任院长,他在回顾学院发展历程时,反复强调了独立学院办学要坚持3个字:优、独、民。优即优质,是说学院一定要充分借助举办高校的优势教学资源,办成高水平的学校;独即独立,是要成为符合教育部规范要求的独立办学法人实体;民即坚持民办体制和机制。<p>但,一所刚刚建立的学院如何做到“优”?办成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谈何容易!要使一所新办的独立学院成为优质资源,就必须需紧紧依靠“母体”即河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河北师范大学的办学优势。<p>一方面要“紧紧依靠”母体,另一方面又要“脱离”母体,这到底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关系?!<p>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紧紧依靠“母体”河北师范大学,把刚刚诞生的汇华学院办成一所优秀学校的:<p>在汇华学院还在“孕育”的时候,与汇华学院同时孕育的还有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就是《7610云顶教学保障条例》,《条例》共17条,下面是其中的主要内容:<p>学校(河北师大)各学院、教学部和各职能部门都要把支持汇华学院发展和建设作为责任和义务。<p>建院初期就建立由河北师大教务处、各学院、各教学部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主任)和有关专家组成的“汇华学院教学委员会”。<p>河北师大各学院、教学部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主任)是汇华学院相应专业的教学工作责任人,应经常深入到汇华学院,及时了解、研究和解决学生对所选派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反映。各教学单位根据汇华学院学生的特点深入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p>河北师大各学院、教学部应根据汇华学院各专业教学计划,推荐足额优秀教师承担汇华学院的教学工作,并于每学期规定的时间之前向汇华学院提供推荐的下学期任课教师名单和基本情况一览表,由汇华学院向任课教师下达教学任务书并办理相关聘任手续。<p>汇华学院教学委员会每学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测评和考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河北师大各学院、各教学部。各教学单位应尊重汇华学院教学委员会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和测评,并把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业务工作档案,作为教师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p>汇华学院的任课教师要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对于个别违反教学纪律或造成教学事故的任课教师,经汇华学院教学委员会认定后可以及时予以通报、解聘,同时把相关情况报师大教务处、人事处备案,并按照《河北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予以处理。<p>河北师大各学院的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学校的公共体育设施,可根据汇华学院的教学需要,提供汇华学院使用。<p>河北师大图书馆对汇华学院的学生开放,汇华学院的学生享有与校本部学生同样的借阅图书、查阅资料的权利。经汇华学院和河北师大各学院协商,各学院的资料室可对汇华学院部分开放。<p>河北师大人事处在核定各学院、教学部的教师编制时,应适当考虑各单位承担汇华学院教学工作量的情况。任课教师承担汇华学院的教学工作量,应记入教师的教学档案。<p>河北师大定期考核各教学单位、各部门对汇华学院履行职责情况。<p>不难看出,这个文件,是汇华学院实现“优”这一目标即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汇华学院实现超常发展,“十年树人”的关键。<p>那么,汇华学院又是怎样“脱离”母体,实现“独”的呢?<p>与汇华学院同时诞生的,还有汇华学院董事会,董事会五名董事中有两名来自校外合作方,学院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学院具有独立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p>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和行政始终如一地大力支持汇华学院坚持办学新机制、新模式的开拓和探索。河北师大党委书记李建强多次强调:“汇华学院要成为师大的特区,作为师大教学改革的试验田,积极探索符合教育部规范的一条新的办学道路,如果汇华学院沿用原体制走老路,那就失败了。”<p>河北师大领导和汇华学院领导达成共识:不“靠”河北师大,就不能实现“优”,不“独”,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就不能实现“活”,就没有办学活力,就只能“克隆”母体,就无法实现和完成“探索高校改革的道路”这一使命!<p>汇华,开始了十年探索<p><p>探索一: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p><p>最近,一名教师由于个人原因耽误了学生一节课,第二天就接到了学校的通知:他被解聘。接到通知后,这位教师没有向任何人申诉便离开了学校,因为学校的规定他早已清楚。<p>解聘这位教师根据的是学校的两个文件:《全员聘任制》、《汇华学院教学工作责任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p>全员聘任制:<p>教师由河北师大各个学院选派,由汇华学院聘任。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院建立了1500人的教师资源库,通过听课、教学质量评估、学生评教等对教师进行检查考核,每年通过考核评选出优秀教师并向其颁发证书和奖金,对于缺乏责任心、学生意见较大的教师及时予以解聘。学校也面向社会招聘教师。<p>管理干部由学院聘任,管理干部无行政职级,只有岗位职责,待遇与岗位挂钩,对于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予以解聘。<p>学院的辅导员、管理员从大学本科、研究生中招聘,聘期满后,考核合格者再续聘。不合格者解聘。<p>职员职级制:<p>按照“强化岗位、淡化身份、岗变薪变、奖优罚劣”的思路,把学校的工作划分不同的岗位,每种岗位再划分不同的职级,每个职级都对应不同的绩效要求,超过绩效要求的给予奖励,达不到要求者降低职级,直至落聘。<p>无论是教师还是职员,每个岗位都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制度,管理岗位有《行政工作责任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教师有《教学工作责任事故认定处理办法》等。如《教学工作责任事故认定处理办法》中规定:未按时做好教学准备,致使教学延误5分钟以上,属于严重教学事故,造成停课的属重大教学事故,重大教学事故的处理是降职降级直至解聘。那位教师就是因为教学事故被学校解聘的。<p>全员聘任制和职员职级制解决了传统高校存在的两个痼疾:一是优秀人才留不住,落聘人员流不走;二是管理干部行政化,能上不能下,官位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低。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人员流动成为了常态、使干部上下成为了常态。<p><p>探索二:教学——建立“因需施教”的体系<p><p>汇华学院的办学者一个重要理念—“因需施教”。 因需施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因需施教是市场经济的选择,因需施教实质也是大学本质的一种回归,因需施教是为了“人的自由发展”。独立学院的投资主体是学生家庭,某种意义上投资“购买教育”,因此就要最大限度的让人民满意,让学生和家长满意。<p>因需施教对应于因材施教,虽然一字之差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念。我们过去的做法是,学校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设必修课,再按照学校的一些客观条件开设选修课,学生只能学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至于这些课学生需不需要,是现在需要还是未来需要,这些问题,办学者没有太多考虑。现在我们就是要倒过来,按照学生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来安排我们的教学和课程,而不是根据学校的条件,换句话说,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而不是我们教什么,学生学什么。<p>在这样的指导思想统领下,学院对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p>1、修订教学计划<p>教学计划是一个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特点的集中体现,是科学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汇华学院把本科课程分为四大类: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程是全校所有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如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公共选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必修课程是保证专业培养规格的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则是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前提下,深化拓展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课程。各专业针对社会和学生需求精心选择、优化组合成特色鲜明的专业选修方向,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选修,达到“自我设计”的目的。<p>教学计划的这些调整,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发展自己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条件,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是为了让学生可以自主的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学习课程。如对于有着强烈考研深造愿望的同学,除了保证他们学好基础课程外,在高年级可以自主选择发展自己兴趣特长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对于毕业后想就业的,就在专业选修课中强化他们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如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半年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着重加强语言文字技能训练、教学设计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运用教学媒体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组织和指导课外教学活动技能训练。对于非师范类学生,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教学实践,支持学生到企业、部门“挂职”实习。<p>2、自主选择专业<p>汇华学院的学生可以完全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读,或者说校内转专业完全放开。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末可自由选择专业,学院不再对学生转专业限制成绩排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转专业申请。2009级全部批准57名同学转专业的申请;2010级全部批准了152名同学转专业的申请。<p>3、大类招生<p>招生入学时不指定具体专业,只划分大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专业选择和学习需求,避免专业对学生的限制,他们自2010年开始把24个专业合并为8个大类招生,如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合并为自然科学类,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旅游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5个专业合并为经济学类。学生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专业继续学习,学生也可以跨大类转专业。<p>4、实行学分制<p>汇华学院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自主权,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建立了弹性学制下与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运行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自首届学生开始实行学分制管理。弹性学制规定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可以为3-6年,允许学习最优秀的学生提前到3年毕业,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创业形式延期到6年毕业。选课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在规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修读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并自主安排学习进程等。绩点制则把学生所修读课程的学分数及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计算,作为是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导师制就是根据学生需求在教师指导下制订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选课修读计划。<p>5、质量工程<p>学院建院就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检查、监督学院教学工作。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及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讨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不断完善学风督查制和学习预警制,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学院出台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精品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实验(实践)项目管理办法、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p>2008年,三位同学赴北京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总决赛。此次比赛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会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其中程良同学获得特等奖;李安杰、韩新璐同学获得一等奖。目前,李安杰在河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韩新璐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p>2010年,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在西南大学成功落幕。经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2008级化学专业刘璐同学荣获特等奖,2007级化学专业胡跃同学获得一等奖。<p>汇华学院毕业生以优异的表现在省内外重点中学、院校、企事业单位招聘以及公务员招考中声名鹊起。据统计,汇华学院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07年、2010年分别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评为“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p><p>探索三 : 培育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p><p>时间追溯到2001年9月8日,汇华学院第一届开学典礼大会上,第一届共723名汇华学生,聆听了第一任院长郑世钧的第一次讲话,这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题目是:“超越自我,开创未来”。如今,我们翻开这次讲话的原稿,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犹在耳边:“同学们,尽管你走进的这所大学不是一本、也不是二本,尽管你们在高考这一大学的起跑线上暂时落后了。但,你们决不能服输。让我,让我们全体教职工,和你们一道,努力拼搏,刻苦学习。四年后,我们一定能够超过那些考上一本、二本的同学。让我们共同努力,超越自我,开创未来!”<p>723名同学共同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超越自我,开创未来”,“超越自我,开创未来!”<p>那一天,汇华学院诞生了。与汇华学院同时诞生的还有一种精神,一种勇于超越自我,永不言败的精神。<p>后来,“超越自我,开创未来”成了学生们最响亮的口号,<p>再后来,“超越自我,开创未来”成了汇华学院的校训。<p>再再后来,“超越自我,开创未来”永不服输,永不言败渗入了每一位汇华人的骨髓,刻进每一位汇华人的内心,成为了汇华的学风、校风。<p>再再再后来,许多奇迹就发生了:第一届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八级考试,通过率达到了85.36%,超过了许多一本学校;学生参加全国教学素质大赛,与许多名牌大学同场竞技,硬是捧回了最高的特等奖;近3年毕业生考研率超过22%;……正是有了这样的校风、学风,有了这样一种精气神,汇华学院的学生才能在考研、考公务员的考场上,在求职的职场上捷报频传。<p>2004年4月,在杭州举行的全国首届独立学院峰会上,郑世钧向与会者作了《超越自我,开创未来,健康稳步发展,致力形成特色——河北师大汇华学院创建一流独立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题的大会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与会者认为,相对于公办大学,不止是独立学院的学生需要“超越自我,开创未来,永不言败”的精神,独立学院的自身发展更需要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超常发展。<p>当初这个口号是如何提出来的?学院领导表示,首先,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来的。相对于一本、二本的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明显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对未来前途迷茫,他们要在未来的考场职场与一本、二本的学生竞争,就必须超越自我,只有超越自我,才能开创未来。另外,这个口号还是根据独立学院的发展提出来的,随着高校扩招、学龄人口的减少,每所大学都生源爆满的日子不会太长,历史给予独立学院的发展时间也许只有十年,独立学院如果不超越自我,超常发展,迅速办成一所较高水平的大学,未来将会遇到巨大困难。<p><p>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历史要求汇华必须做到“十年树人”!<p>如今,十年过去了,汇华做到了。<p><p> (中国教育报:杨占仓)